9/18/2010

總統的代表作

法國第五共和總統素來有開博物館的「優良傳統」。
第二屆的龐比度起了龐比度中心,又名國立現代美術館。
第三屆的季斯卡·德斯坦將奧賽火車站改建為奧賽博物館。
第四屆的密特朗翻新了羅浮宮,玻璃金字塔統一了展館出入口。
第五屆的希拉克起了Musee du Quai Branly,展示非洲、亞洲、大洋洲、美洲的美術和文化。

我就不期然地問,現任總統Nicolas Sarkozy會不會又開一間?要開的話,還有甚麼可以搞?

今日看到一則新聞,得知原來早在2007年,Zarkozy已經提出成立一間「法國歷史館」,在2015年開幕。歷史館會設立在現時國家檔案館Archives Nationales原址,位於瑪黑區。檔案館在2012年遷往新址,屆時8棟歷史建築群將會被歷史館接收。

但是並非人人都認同歷史館的成立。此篇報導專訪一位歷史學家,他對這個計劃提出尖銳批評。他認為「博物館」本身並不單純介紹歷史。政權都會利用這個機構去傳達訊息,分別在於講甚麼而已。總統對此館的期望與他的政綱不謀而合,明顯地利用這個機構去宣傳國家認同、入境、保安等偏右的政治訊息。

此外,這間博物館只表現法國輝煌的一面。它抹煞了歷史的複雜、紛鬧和多元,否定回憶錄、小數族裔(例如奴隸後代、移民、亞美尼亞人)。歷史館進駐輝煌舊建築(中世紀中期到晚期皇親國戚府邸),與大眾距離就遠了一點。

法國向來都舉辦很多歷史展覽,不過都是針對某段歷史或主題。也許法國會羨慕英國、德國、美國的巨型國家歷史館,但要留意的是,每個國家建館的時都得面向當下的社會。例如德國歷史館建館於1980年代,當時東西德還未合併。既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、全球化年代,歐洲正在整合,為甚麼一定要以懷舊為表、宣傳國家觀念為裡的歷史館?

9/13/2010

新學期快開始

今天去了巴黎七大選科,一切還順利。
我讀的是現代文學。
必修科:文學史、兩堂文本分析、初級拉丁文、電腦基本應用
選修科:「弗洛依德的宗教觀」、羽毛球!
額外選修:文學與精神分析
旁聽:近代歷史(1900-1939)

文本分析,每星期六小時,除了要讀好幾本名著,也要讀很多分析。
對我來講,這科對法語的要求最高,因為要即堂測驗、考試和口頭報告。
這個暑假我都在畫畫,沒有放很多時間在法語方面。
每日聽電台雖然使到聽力有所進步,但就沒有練習寫和講。
希望來年可以透過做筆記去練好寫法文吧。

初級拉丁文,每星期兩小時,我也不知道要讀甚麼。
家裡有本拉丁-英語字典,驟眼讀上去,變化沒有法語那麼多。
很多字跟英語和法語相似,但意思又不完全對應。
 
電腦基本應用,每星期兩小時。跟中大一樣,都是教電腦基本操作、文書處理、互聯網應用、有關法律和道德……好悶好麻煩,就當學多一點電腦上的法語詞彙吧。

哲學「弗洛依德的宗教觀」,每星期三小時。這個學期我得從哲學或比較文學去挑一科來讀。如果這學期挑了哲學,那下學期一定要讀比較文學,反之亦然。下學期的比較文學很吸引,所以這個學期我得硬著頭皮讀哲學了。哲學可以選柏拉圖的gorgias、拉圖的republic或者freud。我以前自己讀freud覺得很難明,所以希望老師能講個明白。

 羽毛球,每星期兩小時。這學期有一個自由選科,可以選修别系的課,也可以做義工、搞學生會、做運動。因為所有必修和選修科合格才能升班,那我就選了做運動,減低升班壓力。不過到最後也要考筆試呢。這個做法好像好取巧,又好像顯示我對自己沒有信心。但我不想被學校牽需著鼻子走,最重要是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文憑。也許是年紀不輕,也許是經濟壓力,我覺得我現在的校園生活得來不易,不想留級重讀,影響到居留,也浪費時間。

文學與精神分析,每星期三小時。一邊「出術」選羽毛球去避免升不了班,一邊額外選這科。要做功課和考試,但分數不用計算在總分,即是肥佬也不會影響升班。

暫時旁聽近代歷史。其實我還想旁聽其他歷史和社會學的,可是上課時間都跟自己的本科撞個正著。我留意到别的學系有大概十個課程是有趣的,如果時間許可,我希望三年內把它們統統旁聽。

 暑假前在三大旁聽有所得著,現在對新學期挺憧憬。開學後也許是個地獄。到時再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