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24/2010

暑假又開始了

大學申請表上明明說最遲四月尾,無論是否獲得取錄都會發出通知。但是到了月尾還是音訊全無,我便打電話去第一志願的巴黎七大去問個究竟。發現整個學校都在放復活節假期,懶理申請表白紙黑字的條文。五月頭再打去問,他們說我跟嘉露都被取錄了,立時放下心頭大石。嘉露急不及待訂機票回港探父母,而我也立即找到一份暑期工,免得遲些跟其他的留學生掙塴頭。

一年又過去了,我已經在法國完成了兩年的法語課程。今年的法語有多大的進步?我覺得這一年是一個鞏固期,並沒有學會太多新的文法和字詞,但整體書寫、閱讀、聆聽和口語表達都快了和準確一點。老實說我並不滿意這種程度的進步,怪這所學校教得沒條理。不過一分錢一分貨,要怪就怪自己在香港沒有努力儲錢。

這個學期的最大收穫,就是能夠一個星期旁聽九個小時的文學課。每次上課雖然我都盡量留心聽書,但很多時都被老師的某句精彩的分析引起我思考自己的作品。我仍然不自覺地急進的想快點完成首個作品,有好有壞。從老師的分析和同學的匯報,我覺得讀文學好像解迷遊戲,既要掌握文章重心,也要把每一個元素分析得頭頭是道。

我覺得自己比較能夠理解情節上的佈局。但對於文法、詞彙上的佈局始終差了一段。就是差了那一層語文和文化的認識,我難以完全盡得法國文學精髓。嘉露比較有耐性去讀書和聽書,所以她語文上的進步會比較快和堅實。我的思考很多時太虛太浮,又將三腳貓的知識強加在所有的事物。在讀書方面我需要多一點紀律性的培訓,我希望可以有多一點耐性去了解原著和老師的分析。

不過三句不離本行,文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寶庫,用來解答創作和漫畫的問題。例如作者的社會角色是甚麼?寫實和虛構的意義是甚麼?我覺得很多問題,讀可以透過讀文學去得到啓示。

自上星期開始我在一間中國人開的壽司店做服務生。對比起上年中餐館,這裡的工作量不算太大,因為舖細客又少,而且菜式不複 雜,來來去去都是壽司和刺身。人工比上年低了一截,也就算了。但是一個星期做六日半,感覺没得休息。本來想去農場摘生果,但農場主人優先聘請住在外省的學 生。加上要自付營租和車費,留在巴黎始終賺得比較多。

對於投身社會好幾年的朋友來說,暑假和暑期工成了學生年代的回 憶。而我偏偏賴死不離開這段青蔥歲月,還變本加厲:當年上學是不能避免的責任,暑假要玩或是要工作就隨我所好;但是現在反過來,上學成了我的所好,暑期工 是支持一整年生活開始的必要勞動。

記得中五會考之後,我想做暑期工賺點零用,便走去淘大商場的KFC應徵服務員。那 個經理看了我兩眼就說他們暫時不需請人,我心想KFC不是持續招收新人的嗎?難道我的樣子太鈍所以連KFC也不請我?不過由於我並不等錢用,也習慣不花錢 也可以娛樂自己,所以也沒有刻意找工作。在餘下的中學生涯,我也只打過幾次散工,派派傳單、資料輸入、展覽會示範玩玩具。我阿Q地想,為何每一份暑期工的 薪金都比KFC高呢?是不是命中注定我不會打人工太低的工作?當然後來做設計,有上班時間無下班時間,平均薪金比KFC還低,打破了中學的高時薪宿命論。 現在算一算,每小時大概$45,低過法國規定的最低工資$80,但又高過張廿蚊的業界可接受的人工。

既然有了安定的工作,是時候去處理我的作品。這個學期我只能完成兩個半故事,而且畫面未能達到我的要求。我剛剛把所有的故事重寫,並以某種方法串連起來,不同故事之間有部分地方相通。我希望這個假期可以完成多三個故事,達到可以向人展示的數量。畫風方面我常常眼高手低,要多點堅持不要為了進度而得過且過,要多思考細節……

5/15/2010

1%的賣國賊、1%的自由鬥士

法文課老師在堂上跟我們介紹二戰風雲人物Charles de Gaulle 和 Philippe Petain,以及他們著名的電台演說《L'Appel de 17 Juin》(六月十七日的號召)、《L'Appel de 18 Juin》(六月十八日的號召)。

Petain在一戰中帶領法國戰勝德國,成為人民心中的國家英雄。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,總統任命當時已屆八十四歲高齡的Petain主持大局,抵禦德軍入侵。誰料德軍繞過法國東面的Maginot防線,從北面的比利時閃電進入法國,法軍迅束失守。Petain在5月17日透過電台宣佈法軍投降,向敵國尋求停火,呼籲國民不要抵抗,並自我任命為臨時政府(Vichy)最高統領。這就是《六月十七日的號召》。17日逃到倫敦的De Gaulle在當晚聽到這個演說,就在18日透過BBC電台否認petain政權的合法性,並號召國民繼續抵抗。這就是《六月十八日的號召》。因為它的知名度,今時今日政黨每每用《X月X日號召》,讓大家自動聯想到De Gaulle義憤填膺的印象。

老師說兩篇演詞都是出色的議論文。他們兩人都提及了「抵抗」和「政府」,但對這兩詞的演繹卻完全相反。Petain口中的政府,就是在大勢已去、被動的情況下,以他為首成立的新政府。為了國民安全,抵抗是無用乃至不合法的行動。相反,De Gaulle形容Petain只是「某個政府」,換言之並不合理也不合法。從而號召人民繼續抵抗。Petain所用的動詞很多都是過去式,表示戰敗不可易轉;而De Gaulle的動詞很多都是現在式和將來式,表示理想在近,同時呼喚大家立即投入行動。其後很多工人和將士響應號召,走到英國跟De Gaulle一起打仗和生產軍備。

此外Petain提到Patrie(國家),而De Gaulle就提出Monde和universe(世界),反映De Gaulle把利益和價值提升到不分國籍種族的層次。(Petain在另一場合把法國的口號「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」降格為「工作、家庭、國家」,成為笑柄。)Petain以服從德國(及犧牲猶太人)去換取法國一時和平。但若果納粹黨稱霸歐洲,到時法國人就得任人宰割。所以De Gaulle的視野和勇氣,在戰後得到世界讚揚。

***

這些歷史事件我都略有所聞,但老師在堂上提出了另一個事實使我感受甚深。她說當年大部分人都聽過Petain的電台演說,相反聽過De Gaulle BBC演說的只有少數,畢竟當時De Gaulle沒有Petain那麼有名。在二戰後,法國人大舉鞭撻以Petain為首的賣國賊,同時極力表揚以De Gaulle為首的愛國英雄。De Gaulle的演講詞受到廣泛流傳(也寫進了歷史和語文教科書),變得比Petain的演講更家傳戶曉。此外荷李活二戰電影重複描寫法國人一家大小,每天袱在收音機旁收聽De Gaulle演講,打造了軍民一心抗戰的形象。久而久之,法國人都以為在二戰其間,自己都曾投入到抵抗運動當中。事實上真正參與賣國政府和參與軍事抵抗的人只佔人口1%。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如常生活,馬照跑舞照跳。

老師對99%沈默多數的描述,讓我感受到和香港的現況何其相似!

沈默的大多數默許賣國政府的合法性,也默許解放法國運動。明知敵人是打不死的,又何必以卵擊石?但有人願意為自己出頭,也樂於坐享其成。而勇士只有1%,竟然可以扭轉敗局,實在不能小覷!這當然要考慮到英美兩國的協助、德國攻打蘇聯等因素。但沒有這1%,盟軍光復法國的難度會更高。

1%的自由勇士,少得可憐?感到孤獨無助?但正正是這1%,不單幫助扭轉局勢,也為後代立下好榜樣,把追求自由公義刻進民族性格,鼓舞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和政治改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