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5/2010

1%的賣國賊、1%的自由鬥士

法文課老師在堂上跟我們介紹二戰風雲人物Charles de Gaulle 和 Philippe Petain,以及他們著名的電台演說《L'Appel de 17 Juin》(六月十七日的號召)、《L'Appel de 18 Juin》(六月十八日的號召)。

Petain在一戰中帶領法國戰勝德國,成為人民心中的國家英雄。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,總統任命當時已屆八十四歲高齡的Petain主持大局,抵禦德軍入侵。誰料德軍繞過法國東面的Maginot防線,從北面的比利時閃電進入法國,法軍迅束失守。Petain在5月17日透過電台宣佈法軍投降,向敵國尋求停火,呼籲國民不要抵抗,並自我任命為臨時政府(Vichy)最高統領。這就是《六月十七日的號召》。17日逃到倫敦的De Gaulle在當晚聽到這個演說,就在18日透過BBC電台否認petain政權的合法性,並號召國民繼續抵抗。這就是《六月十八日的號召》。因為它的知名度,今時今日政黨每每用《X月X日號召》,讓大家自動聯想到De Gaulle義憤填膺的印象。

老師說兩篇演詞都是出色的議論文。他們兩人都提及了「抵抗」和「政府」,但對這兩詞的演繹卻完全相反。Petain口中的政府,就是在大勢已去、被動的情況下,以他為首成立的新政府。為了國民安全,抵抗是無用乃至不合法的行動。相反,De Gaulle形容Petain只是「某個政府」,換言之並不合理也不合法。從而號召人民繼續抵抗。Petain所用的動詞很多都是過去式,表示戰敗不可易轉;而De Gaulle的動詞很多都是現在式和將來式,表示理想在近,同時呼喚大家立即投入行動。其後很多工人和將士響應號召,走到英國跟De Gaulle一起打仗和生產軍備。

此外Petain提到Patrie(國家),而De Gaulle就提出Monde和universe(世界),反映De Gaulle把利益和價值提升到不分國籍種族的層次。(Petain在另一場合把法國的口號「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」降格為「工作、家庭、國家」,成為笑柄。)Petain以服從德國(及犧牲猶太人)去換取法國一時和平。但若果納粹黨稱霸歐洲,到時法國人就得任人宰割。所以De Gaulle的視野和勇氣,在戰後得到世界讚揚。

***

這些歷史事件我都略有所聞,但老師在堂上提出了另一個事實使我感受甚深。她說當年大部分人都聽過Petain的電台演說,相反聽過De Gaulle BBC演說的只有少數,畢竟當時De Gaulle沒有Petain那麼有名。在二戰後,法國人大舉鞭撻以Petain為首的賣國賊,同時極力表揚以De Gaulle為首的愛國英雄。De Gaulle的演講詞受到廣泛流傳(也寫進了歷史和語文教科書),變得比Petain的演講更家傳戶曉。此外荷李活二戰電影重複描寫法國人一家大小,每天袱在收音機旁收聽De Gaulle演講,打造了軍民一心抗戰的形象。久而久之,法國人都以為在二戰其間,自己都曾投入到抵抗運動當中。事實上真正參與賣國政府和參與軍事抵抗的人只佔人口1%。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如常生活,馬照跑舞照跳。

老師對99%沈默多數的描述,讓我感受到和香港的現況何其相似!

沈默的大多數默許賣國政府的合法性,也默許解放法國運動。明知敵人是打不死的,又何必以卵擊石?但有人願意為自己出頭,也樂於坐享其成。而勇士只有1%,竟然可以扭轉敗局,實在不能小覷!這當然要考慮到英美兩國的協助、德國攻打蘇聯等因素。但沒有這1%,盟軍光復法國的難度會更高。

1%的自由勇士,少得可憐?感到孤獨無助?但正正是這1%,不單幫助扭轉局勢,也為後代立下好榜樣,把追求自由公義刻進民族性格,鼓舞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和政治改革!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