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18/2010

總統的代表作

法國第五共和總統素來有開博物館的「優良傳統」。
第二屆的龐比度起了龐比度中心,又名國立現代美術館。
第三屆的季斯卡·德斯坦將奧賽火車站改建為奧賽博物館。
第四屆的密特朗翻新了羅浮宮,玻璃金字塔統一了展館出入口。
第五屆的希拉克起了Musee du Quai Branly,展示非洲、亞洲、大洋洲、美洲的美術和文化。

我就不期然地問,現任總統Nicolas Sarkozy會不會又開一間?要開的話,還有甚麼可以搞?

今日看到一則新聞,得知原來早在2007年,Zarkozy已經提出成立一間「法國歷史館」,在2015年開幕。歷史館會設立在現時國家檔案館Archives Nationales原址,位於瑪黑區。檔案館在2012年遷往新址,屆時8棟歷史建築群將會被歷史館接收。

但是並非人人都認同歷史館的成立。此篇報導專訪一位歷史學家,他對這個計劃提出尖銳批評。他認為「博物館」本身並不單純介紹歷史。政權都會利用這個機構去傳達訊息,分別在於講甚麼而已。總統對此館的期望與他的政綱不謀而合,明顯地利用這個機構去宣傳國家認同、入境、保安等偏右的政治訊息。

此外,這間博物館只表現法國輝煌的一面。它抹煞了歷史的複雜、紛鬧和多元,否定回憶錄、小數族裔(例如奴隸後代、移民、亞美尼亞人)。歷史館進駐輝煌舊建築(中世紀中期到晚期皇親國戚府邸),與大眾距離就遠了一點。

法國向來都舉辦很多歷史展覽,不過都是針對某段歷史或主題。也許法國會羨慕英國、德國、美國的巨型國家歷史館,但要留意的是,每個國家建館的時都得面向當下的社會。例如德國歷史館建館於1980年代,當時東西德還未合併。既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、全球化年代,歐洲正在整合,為甚麼一定要以懷舊為表、宣傳國家觀念為裡的歷史館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