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嘉露:名字好娘呀!)這只是當是憑感覺第一時間紀錄下來的暫名喇!
這個故事本來只是一些獨白。我一開始著手去把它編成劇本的時候,覺得單純替獨白配上畫面,感覺像把道理硬塞給讀者,而畫面淪為旁白的附屬品。
動了一點腦筋,現在發展成三個層面。
第 一層面就是文字,將獨白化成電視節目《城市追擊》的八卦旁述,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。在這個層面,我盡量把那個A的失敗之謎清楚地說明,但還沒處理得很 好。我用“建築”去比喻一個人在世上的成就。但是我放棄了說明“記憶”的個人問題。我應該說明這一點的!還有,我又繼續玩一些食字,例如地基、市民舉報。 我在想這跟第二和三層會否有衝突、太混亂。
第二層我把節目變成大自然動物片。本來我覺得A的故事在visual方面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, 來來去去只是A的動作和表情。突然間我有了這一個概念。動物片這個格式,給人一種中立、旁觀、理性、科學的感覺。像黃子華棟篤笑的其中一段,模仿鍾景輝的 聲線:“讓我們看看這個仆街怎樣仆街!”那些動物可以超現實的,例如不同地域的生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地方,像企鵝和袋鼠,甚至恐龍也可。但是有一些動物需要 配合旁白。那麼第一層面可能要盡量模仿動物片?或是可以保留《城市追擊》這種風格?
第三層我為這個節目加進了觀眾,他們是電視機或電腦旁 的人,可以很留心地看電視,也可以開著電視而做其他的事。這些人就是那些可以成功建一些甚麼的人。這一層要呼應第一層的內容,所以得放到最後處理。我希望 可以盡量表現生活化和寫實感,那些人不需要說奇怪的東西,不需要超現實的情節。但是我還要想一想,所謂“可以成功建一些甚麼”,是一種讚賞還是譏諷?也許 不是讚賞也不是譏諷,而是現實,相對於A的失敗。要集中在A的失敗:空想、理想主義、經驗少、抽離現實導致感覺流失、記憶差……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